在能源革命和国防安全的双重推动下,核能发电、可控核聚变技术以及军事工业三大领域的融合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随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中国环流三号”双亿度等离子体实验的成功)以及军事工业国产化的加速推进。

最正宗的6只可控核聚变+核电+军工概念股

可控核聚变技术除了资源丰富之外,还具备环保和安全等显著优势,被视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关键途径之一。中国自主设计的“中国环流三号”可控核聚变装置,其能源产生原理与太阳相似,因此也被称为“人造太阳”。本文旨在筛选出当前在可控核聚变、核能发电和军事工业领域中最为关键的六家公司,以供共同研究探讨。

特此声明:以下内容绝非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究之用。

第一家:西部超导

专业领域:超导线材、钛合金棒丝材、变形高温合金/母合金

核聚变:作为超导线材的领军企业,为ITER项目及国内聚变装置提供超导磁体材料,其Nb3Sn线材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磁约束技术的突破提供了支撑。

核电:核级钛合金材料应用于核反应堆的结构部件。

军事工业布局:钛合金产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及航天器部件,打破了欧美在高性能材料领域的垄断,已应用于我国的先进战斗机和大型客机。

第二家:融发核电

专业领域:核电主管道、核电主泵泵壳、核电主设备支承铸件

核聚变:参与可控核聚变项目的部件制造,并布局紧凑型聚变装置的研发。

核电:作为核电装备行业的领导者,核岛主管道及核后处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是三代核电技术国产化的重要参与者。

军事工业布局:核级铸锻件用于核潜艇反应堆,并涉足核燃料后处理设备,已获得军事工业领域的资质认证。

第三家:国光电气

专业领域:微波及真空应用产品、核工业配套设备

核聚变:为ITER项目提供偏滤器、屏蔽模块热氦检漏设备、包层第一壁板(FW)等多种关键设备。其中,屏蔽模块热氦检漏设备是全球首台满足ITER要求的大型真空高温氦检漏设备;为我国核聚变应用领域项目成功研发了专用的金属泵与阀门。

核电:实现了核级真空灭弧室全系列的国产化,保障核电站的安全运行,覆盖核燃料循环系统的关键设备。

军事工业布局:作为国内领先的军工电子企业,研制和生产电子对抗装备、雷达等尖端武器,为国防重点工程提供配套产品。

第四家:安泰科技

专业领域:难熔钨钼、稀土永磁材料

核聚变:参与ITER项目,自主研发满足聚变要求的高性能钨及钨铜复合产品,能够耐受高达一亿摄氏度的高温;实现了聚变用钨铜偏滤器的批量化生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核电:难熔钨钼、金属精密过滤装置等产品为“华龙一号”、AP1000、CAP1400等多项核电项目提供配套产品。

军事工业布局:钨钼合金产品可用于各类军用飞机飞行方向控制等关键部件,有效保障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第五家:联创光电

专业领域:激光器、高温超导

核聚变:承担ITER项目中69%的NbTi超导线和7%的Nb3Sn超导线生产任务。

核电:与中核聚变(成都)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建设可控核聚变项目,技术目标为Q值>30,实现连续发电功率100MW。

军事工业布局:研究激光反制系统,以反制无人机为代表的“低慢小”低空目标;已完成第二代反制无人机武器(移动式产品)的研制并通过验收。

第六家:永鼎股份

专业领域: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超导应用产品

核聚变:获得“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子课题的研发任务,承担千米级REBCO长带的批量化制备;为可控核聚变绕制装置的磁体提供材料。

核电:超高速大容量CWZ级高耐火阻燃通信光缆适用于核电站等特殊应用区域。

军事工业布局: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及其应用设备,可应用于军事领域;研发的军工特种电缆取得多项专利,如260°C温度等级低噪音电缆、超低温电缆。

可控核聚变的应用实现,取决于众多因素,目前仍处于研究的初期阶段。然而,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迭代的推动,这些企业凭借国产替代的壁垒和产业链的协同优势,有望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国防科技升级的核心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的所有数据及资讯(包括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信息)仅作交流学习及参考用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交易要约‌。